2025-06-25 06:16 点击次数:195
从6月10日起,在之后的两个月,走进国家博物馆的南6-7展厅,就能欣赏到淄博的琉璃艺术。
这个名为“琉光璃彩”的淄博琉璃艺术展”,通过“肇兴千年”“幻彩永驻”“璆琳佳器”三个单元,共183件(套)古今琉璃作品,展现中国古代琉璃艺术承古开新的发展历程与淄博琉璃的独特魅力。
琉璃,又称“玻璃”“陆离”“壁琉璃”“药玉”“硝子”等,历史极为悠久,早在我国西周时期便已出现琉璃器。战国汉代,琉璃工艺发展出“蜻蜓眼”和仿玉制品,后又经丝绸之路吸收外来技艺,至隋唐达到新高峰。山东淄博自元代起便继承传统琉璃技艺,制作工艺包括有热成型(吹制、热塑、灯工等)和冷加工(轮工、雕刻、内画等),“三合而后生”的淄博琉璃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手工业制作体系。
展览现场
本次展览还重点展示特色技艺“琉璃灯工”。这是一种利用喷灯火焰加热彩色琉璃料条,借助工具塑型的热成型工艺。其即时性强、造型精准灵活,运用该技艺制成的作品玲珑剔透、流光溢彩,既可抽象写意,也能高度写实,是淄博匠人在新时代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法,更是赓续传统过程中的创新典范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韵 通讯员 胡晨冉)